本文首發於「財經雜誌」(ID:i-caijing) 《財經》特派記者 劉泓君/文發自矽穀 宋瑋/編輯

財務自由了,焦慮感卻無處安放。在這輪牛市中,林嚇洪壓力很大。從進入比特幣行業至今,他精準踩對了加密貨幣的每一次爆發點:比特幣幾輪漲跌周期、擴容大戰、以太坊上線、The DAO被盜以後曆史上最大的分叉危機,之後他又參與了中國的ICO和退幣危機,現在他是區塊鏈創業潮的一員。

這是林嚇洪的“七年炒幣史”,也是加密貨幣這七年的發展史。

加密貨幣到底是不是普通人的機會?過去的2017年,林嚇洪身邊出現了很多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他卻嚐了區塊鏈行業的荒誕一麵。

在幣圈這樣一個半地下半灰色的市場,像林嚇洪這樣“高富帥”背景的人不少:他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本科與上海交大密碼學研究生,在美國讀博期間中途輟學,於2011年成為Twitter的一名工程師,早期Twitter也是比特幣意見領袖的出沒重地。計算機、密碼學、Twitter這些經曆讓他更能理解加密貨幣本身。

還有一類炒幣者是大膽的賭徒,這幫人本金不高,敢下注。他們是這場“造富遊戲”的後來者,有中國大媽、韓國大媽和一些看到機會的年輕人。他們的世界中,幣價即正義。

真實記錄七年炒幣史:財務自由與幣價焦慮

圖為菩提創始人林嚇洪。從最糟糕的時候虧損5萬美元到賺數千萬,他的七年炒幣史,也是加密貨幣七年發展史。(采訪對象提供)

炒幣和炒股很像。不同的是,從未有股市的暴漲與崩盤像比特幣這般頻繁。投資比特幣的三年,如同經曆每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機三個輪回,因此流行著一種說法:“幣圈一日,人間一年”。

在很多摩拳擦掌等待著進入比特幣市場,實現財務夢想的人來說,林嚇洪是值得羨慕的:從最糟糕的時候虧損5萬美元到現在賺數千萬美元,通過買幣解決了自己的生活需求,七年的時間每一次都踩準了風口,財富於他而言,已經變成一個數字,是他對這個行業的“信心指數”。

有人說:“賺多了快錢的人,會對賺慢錢不感興趣。”錢要慢慢賺,一旦投身虛擬貨幣,日日的財富神話讓焦慮感無處驅逐。這是一份炒幣的真實心態,不置身其中,難以體會其中煎熬。

三次暴漲暴跌的煎熬

買比特幣不難,不賣比特幣才最難。

林嚇洪是“去中心化”理念的信奉者,第一次在Twitter看到比特幣就為這個名字和設計著迷:“我就在想為什麽數字貨幣都是基於公司,怎麽沒有人把公司幹掉,做基於互聯網協議的數字貨幣。”

通過Twitter上的一些總結,他知道這種“貨幣”有幾個特性:防偽造、不可複製、限量。這是初識比特幣的一段美好時光,他抱著玩一玩的心態花200美元買了10個幣,很快跌到60美元。

買幣的過程曲折,他要把美元換成格瓦拉,又要從格瓦拉轉到日本交易所Mt.Gox。也是在買幣實踐中,他發現比特幣的雙麵性——難用,但技術有突破,隻要有地址,就可以打錢。他最感興趣的是,怎麽提高比特幣的可用性。

2013年矽穀聖荷西有一次比特幣大會,今天再去回望曆史那場大會尤為有趣,當年各路英雄初顯鋒芒,風雲人物輪番更替。林嚇洪也是參會者之一,花3個比特幣買了一張門票,如果按現有價格計算,這張門票現在值5萬多美元。

當時他想,既然有十個比特幣,可以拿三個出來參加活動,那三個比特幣當下值200多美元,與門票價格相當。“我又不想花那個錢,花錢心疼,就花了三個比特幣。”他見到了中本聰的傳人Gavin Andresen,比特幣圈內公認的大佬,被大家奉為神一般的存在,被所有人簇擁起來交流,如今已經被比特幣核心開發者除名。

Coinbase站在展台的一側發宣傳單,隻要注冊就送0.1個比特幣,那時候最大的交易所是Mt.Gox,如今因盜幣事件和安全問題倒閉,而Coinbase是今天的比特幣狂熱時期蘋果排行榜第一名的應用。

早一批的區塊鏈公司Ripple說,我們馬上要上線,隻要注冊提供密碼就送幣,這相當於現在近10萬美元,幾經發展,Ripple已經換了好幾任CEO,發展方向也與初心南轅北轍,從一個“去中心化”的初衷,滑向“中心化”,瑞波幣也開始變成炒作對象。不過,如果當年IDG沒有要它的股權而是要代幣,可能已經有幾十億美元的回報。

“你不會認為這些公司是下一個獨角獸,當時就是一群極客在那裏交流技術、共識、密碼學的發展。”林嚇洪說。炒幣這幾年,他大概每天會花一兩個小時在加密貨幣上,偶爾也去參與一些幣圈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上注冊很多公司的應用,不知不覺的實踐中,他才慢慢明白比特幣的白皮書在講什麽。

在2011年到2014年這三年時間裏,林嚇洪一直在買買賣賣,金額小,更像一種嚐試,直到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出現在2013年——毒品交易網站“絲綢之路”被搞垮了。

其實,比特幣最早的應用場景是販毒,受此消息影響價格從140美元降到70美元,林嚇洪此時買了10個比特幣,花費700美元。林嚇洪總是習慣“反著”想問題:“絲綢之路是很邪惡的東西,我信奉比特幣不是說它可以做非法的東西,它(絲綢之路)給搞掉,跟比特幣沒關係,大家反而可以光明正大做生意,這不是利好嗎?”他認為這是一次抄底機會。

這次抄底恰逢其時,他押對了一次機會:接下來是比特幣的大牛市,價格從70美元一路飆漲到1200美元。

但是,這個上漲比上一次下跌更讓他難熬,那個輪回跟今天的比特幣暴漲行情很像,Twitter上每天都有人曬幣價,每天都在刷新高。“我真沒想過能通過這玩意兒一夜暴富,我心情很差,因為買的太少!每天白天還要上班,聽見幣價漲就煩。”比特幣漲到400多美元的時候,林嚇洪認為有6倍收益率了,他備受幣價上漲的折磨,4500美元出手,全賣了。

結果幣價繼續上漲,“我的4000多美元可以變成1萬多,我還可以有3倍回報,挺可惜的。”

從接觸比特幣以來,人性裏的貪欲始終支配著他,這種大起大落的煎熬,無法讓他安靜下來上班做事。

賣完以後,他又重新梳理了一遍自己的心態:第一,比特幣無創新;第二,比特幣有擴容問題,一秒隻能做7次交易,這個是無法規模化的。“我倉位很小很煩,我這麽懂的人都覺得,比特幣是個什麽東西,還沒有商業化應用,居然漲這麽多,我關注技術,不想參與這種類似泡沫的燥熱氛圍。”他在為自己倉位太小或者過早賣掉,尋找借口,這個理由用來說服別人,更是用來說服自己。

在1300美元的最高點時,中國五部委發文稱銀行不能直接對接比特幣交易。此後,比特幣從1300美元一路下跌。

2014年的這次比特幣輪回,與今天的比特幣泡沫如出一轍。林嚇洪的分析邏輯是,比特幣真正暴跌是因為挖礦。挖礦成本才100多美元,一個幣1300多美元,從正常市場供需平衡角度看,挖礦價格完全支撐不住幣價,大家會選擇挖礦而不是買幣。加上比特幣並不好用,整個行業垮下來,形成泡沫性拋售。

據此,他也預言今天的比特幣幣價會有回調。“曆史總是曲折相似,又不完全一樣。現在的挖礦成本,也遠遠支撐不了幣價。”在采訪完之後的幾天,比特幣果然從1.8萬美元跌到1.4萬美元。

炒幣與炒股很像,不同的是,從未有股市的暴漲暴跌像比特幣這般頻繁。圖/AFP

當時看來,誰也不知道2014年的那輪下跌終點是多少。在跌到800多美元的時候,林嚇洪又入場了,這次,他隻買了3個,他賭會漲。有趣的是,他每次投入的資金在變大,但是能買入的幣卻越來越少。看著比特幣急轉直下,跌到600多美元時,林嚇洪心裏“咯噔”了一下,他又一次被比特幣“惹惱了”。這次,他把這三個比特幣扔進了一個創業項目。

比特幣早期交易所Mt.Gox破產,進一步打擊了人們的信心,這次暴跌是十倍,幣價在最低點隻有100多美元。意外的是,惹惱他的那三個比特幣,給他帶來了2000倍的回報。

三個比特幣實現的財務自由

從押對以太坊開始,他成為一個發聲者,開始深度參與重大事件。加密貨幣帶給他財富,也帶給他無盡的爭議。

2014年高點之後,比特幣進入漫長的熊市。也是那一年,林嚇洪在論壇上看到比特幣暴跌,大量破產公司倒閉的例子,比如當時的ChangeTips被Airbnb收購,這是一家用加密貨幣打賞的公司。行業暴跌加上比特幣本身的無創新,擴容問題越吵越凶。

正是因為用了比特幣,他知道比特幣不好用,慢,手續費高昂,已經三年沒有創新。他開始深度參與到擴容討論中,這為他帶來爭議,也開始與行業裏的人建立起聯係。

那個比特幣價格低迷的徘徊期,卻是開發者的黃金時代。一批公司倒掉了,另一些做比特幣打賞、開發SDK的公司出來了。萊特幣(Litecoin)就創建於那一時期,同一時期的還有Ripple、以太坊。

“萊特幣出來的時候,我自己懂技術我知道,就是複製一份代碼,換個名字,是一種共識算法的修改。”林嚇洪說,“那個時候我信仰的是,比特幣是一種共識,如果你複製一份代碼就有一個新鏈,是很不對勁的。”

矽穀是一個創業氛圍濃厚的地方。他聽到的一場演講印象深刻:一個20歲的俄羅斯創始人,帶著兩三個新的工程師,開始講比特幣各個維度的問題,然後創建一家叫做“以太坊”的公司去解決這些問題。

那時候,他並不能完全理解以太坊到底要做什麽。但他覺得這個團隊很酷,說及比特幣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擊中了他。另一方麵,幣價下跌他心裏也不舒服,在以太坊開放融資的那一月,他把這三個比特幣“捐”給了以太坊。他安慰自己,這樣算友情支持,也不算自己賠錢。回報是,以太坊上線的時候,他的交易信息會寫到第一個區塊中,獲得以太幣。

在以太坊開發的這段時期,比特幣價格最低跌到100多美元,基本上在300-200-300-200-100這樣的循環中。有天他突然想到,比特幣300美元,買100個也就3萬美元。幣價這麽便宜,他又買了,結果繼續跌,他再次被套住。

他的好友LucaNing與他相識於“巷內”的活動。受林嚇洪這種“腦殘粉”的感染,也拿出一部分錢交給林嚇洪買入比特幣:“我隻買一些,認為這個錢是可以輸得起的。”結果,她也從這輪幣價瘋狂中“賺了點小錢”。

以太坊終於在2015年上線。三個比特幣回饋給了他6000個以太幣,以太幣上市之後,每個價格0.5美元,如今漲到1000美元。那時,有人寫了一個類似豆瓣電影的智能合約,大家一度用它在“豆瓣”上給自己喜歡的科幻電影投票,很多這種小應用出現。“當時便宜嘛,我們就捐以太幣投票。”

作為程序員,他想去體驗這個平台。至今還記得一個應用程序Ethereum Pyramid:每次打入一個以太幣,形成一個有順序的隊列,每進來三個人,第一個人拿走2.7倍的回報,開發者抽成10%,拿0.3個,另外兩個人被套。進三個人出一個,這個簡單的小遊戲到今天還在運行,裏麵已經有幾萬人排隊。“這就是一個龐氏騙局,現在很多人還排在裏麵,但它是不違約不停機不停止的。”

這些以太坊早期的應用程序讓他興奮,這裏終於可以有創新了。他始終相信聰明人在哪兒,未來就在哪兒:“大家會在上麵寫程序,我也不知道要寫些什麽,可是世界上有這麽多聰明人聰明的想法。我看到最年輕一代人,那些黑客、技術天才、密碼學專家都不在互聯網,在區塊鏈。”

很多圈內人認為,以太坊就是下一個App Store,而這個平台上,可能誕生諸如Facebook、微信這樣的超級App。結果應用沒有出來,ICO大火,因為ICO創建的各種神話,以太幣也瘋狂大漲。

之後,林嚇洪做起了以太坊的布道者。由於那一大筆以太幣,他投資ICO項目且回報不菲。他被拉入很多微信群給大家講區塊鏈技術,還錄過一期視頻,專門講以太坊技術,觀眾不超過100人,但有三人加他為好友,說由衷感謝他的科普,講技術而不是幣價,讓他們賺了幾千萬。

那時,國內也出現了巴比特、幣科技這些社區與論壇,他還找到一個叫做ETHFans的國內網站,發現社區很冷淡,他找到創始人希望維護這個社區。“這些比特幣神教的人,完全聊不來,以太坊的更關注技術,兼聽則明。”在給以太坊布道時期,他也引來很多爭議,被大家稱作“以太坊傳銷狗”。

在比特幣為擴容和要不要硬分叉爭議不休時,以太坊麵臨了曆史上最大的危機。這次危機,最終通過硬分叉解決。

有個團隊最早想做一個物聯網智能鎖,結果他們把智能合約越寫越大,變成了一個“去中心化”的風險投資(VC),這個項目是“The DAO”。正常流程是先扣款再打幣,DAO的程序是先打幣再扣款,黑客弄出一個漏洞,在打幣後不執行扣款。就這樣一下午,黑客用5個多小時,抽走了300多萬個以太幣。當時,以太坊有1億以太幣,DAO作為這個平台上的明星項目,有1000萬個幣,360萬幣被偷走,價值5000多萬美元。

以太幣價格快速跌去一半,而The DAO上有10%的以太坊總籌碼。當時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讓黑客把偷的錢拿走;二是做硬分叉,把當時大家投的錢全部還給大家,做一次數據庫篡改。

這個輪回尤為諷刺的是,以太坊的出現就是為了防篡改,現在居然要去自己改代碼。爭議的兩方,一方認為Code is Law(代碼即法律),堅決不能改;而林嚇洪站在硬分叉派一方,他認為新生事物早期,可以允許緊急修正。最終,以太坊分叉了,分為ETC與ETH(分叉幣)兩種貨幣。之後,這兩種貨幣也在麵臨著無休無止的爭議與哲學討論。

從2014年到今天,林嚇洪的以太幣有2000多倍的回報,中間經曆了十幾次類似的腰斬。從一點點跌幅就錙銖必較到不在乎幣價,林嚇洪經曆了一個關鍵時刻:最早投入到以太坊的那三個比特幣2000多美元,以及中途斷斷續續重新買比特幣的20萬美元,他本來準備漲到50萬美元就賣掉,猶豫的時間裏,這筆錢變成了70萬美元、100萬美元、200萬美元。“50萬的時候我就想賣30萬,200萬的時候也可以隻賣30萬。”於是,他賣了30萬,剩下的一部分投資ICO項目,越滾越多,收益也不錯。

這過程中,他斷續取出了100多萬美元解決生活的基本需求。“我當時就想賺個30萬,剩下的錢你還在乎嗎?根本就不在乎了。現在,我的財富就是我對這個行業的信心指數。”他說。

一位早期進入幣圈的元老認為:“一直到今天,真正用比特幣做成了事業的人,一個是VitalikButerin的以太坊,一個是吳忌寒的比特大陸。”身在矽穀的林嚇洪,賭對了一次。

在2017年下半年的大牛市,很多2014年-2015年的項目都開始暴漲。如果林嚇洪當時沒有賭對以太坊,而是入了Ripple或者萊特幣,他可以獲得今天的回報嗎?可能會,但他不會趕上ICO的熱潮,也可能按捺不住出手的衝動。

區塊鏈的荒誕一麵

2017年是區塊鏈發展標誌性的一年,突然很多圈內人變成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下水後,林嚇洪方知這行業的各種荒謬。

財務自由了以後,人要有自己的事業。2017年中,林嚇洪辭掉了近四年的Edmodo安卓工程師工作,創建菩提(Bodhi)。這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市場預測平台,或者說對賭平台,代幣被稱為“菩提幣”。他用多年的積累判斷,區塊鏈可以做什麽、不能做什麽。

荒誕的是,由於當時募資130萬個量子幣,量子幣價格漲了數倍至60美元,他公司賬麵現金高達7800萬美元,是公司估值的數倍。也就是說,他現在什麽都不做,假設把菩提幣按照當前價格全部回購,就可以淨賺幾千萬美元。7800萬美元,對隻有7位全職員工和3位兼職員工的公司來說,這不是泡沫,什麽是泡沫?

追溯到2014年,林嚇洪曾希望把以太坊複製到中國,他跟朋友說:“誰抄以太坊,我就投資誰。”一個模仿以太坊的平台“量子鏈”出來了,他的投資又一次獲得100倍的回報。

但是,圈內人認為現在他創建的菩提麵臨著兩重風險:一是底層架構建立在量子鏈上,而量子鏈平台本身沒有被驗證;二是菩提跟賭博有些像,在各個國家上線時麵臨政策風險。

矽穀一位技術大神把菩提幣比作“網紅幣”,除了偶爾講講區塊鏈,林嚇洪也會在網上發些程序員自嘲視頻,是圈內的“小網紅”。就行業競爭來說,國外也有一些類似的對賭平台上線,他的進入時間與實力,均沒有絕對優勢。

跟所有ICO的中國創業者一樣,他的新項目趕上了去年下半年的熱點。5月份宣布發布,6月拿到投資,7月經曆一波大熊市和一場暴跌,8月終於迎來大牛市,什麽幣都漲,於是他做了一輪Pre-ICO,幾分鍾之內融了1200萬美元;9月份開始監管全民退幣,他也開始退幣,之後把自己的融資從公募變成私募。

之後,比特幣又開始高漲,各種分叉層出不窮,全球範圍ICO更猛,整個行業奔向更高的估值,韓國、美國的監管政策也相繼而來。在這一係列的劇烈震動中,中國ICO被禁後的“退幣風波”的結局令人啼笑皆非。曾有人在募資之後,把所有的幣套現租辦公室、招人,當政府要求退幣時,比特幣正值高點,因此如果買入幣退還給投資人,就意味著幾千萬的淨損失。也有項目是賣一半留一半。林嚇洪是第三類,全部持有量子鏈的代幣,用多少取多少。

除了散戶,很多大玩家成為幸運兒。那些當時焦慮著退幣的創業者,在所謂“高點”買入比特幣,未能及時退還的那一部分,在比特幣的新一輪暴漲中,意外成為“抄底者”,獲取新的收益。

絕大多數資深玩家,都成了韭菜收割者,普通用戶多經曆黃粱一夢。林嚇洪反複跟《財經》記者強調他的立場:“90%的ICO項目都是假的,在這個行業你才知道有多少跑路的、坑錢的,我真的不是鼓勵大家去信ICO。”

丹華資本也是林嚇洪項目種子輪投資者,區塊鏈投資人Judy Yan稱林嚇洪是一個有想象力的創業者:“這個領域需要能用商業手段解決技術問題的人才。”

菩提的市場負責人吳行健認為,現在這個市場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從眼光精準的“投資者”變身“創業者”,林嚇洪的創業並不幸運,在其他項目幾十倍幾百倍的回報中,“菩提幣”才2倍-3倍回報。他認為這是一個被操控的市場。他經常在微信群裏被散戶投資人罵:“垃圾幣”“菩提沒救了”“不願意拉盤就退錢”。每天都有用戶問,為什麽沒有人拉盤。他第一次知道了區塊鏈的玩法——不是靠項目賺錢,融資是用來拉盤的。

要不要拉盤,是他在幣圈規則下的一個考驗。

“為什麽我們的項目就是沒人買呢,股市也是需要做市商的。”那時他才意識到,現在已經不是以太坊初期,需要錢去維護項目,做市值管理。菩提核心開發者李勤說,正在招聘區塊鏈技術人才,這個行業還無法開到穀歌的薪酬:“這個圈子是靠幣吸引人的,一些追求穩定的工程師還沒有出來。”

菩提多位員工反饋,現在他們的焦慮來自於項目上線時間表,有幾個競爭項目已經開發了兩年多,同時,員工每天都聽到群裏“拉盤”呼聲。“這不是搞笑嗎?我在認真做產品,代碼每天更新,怎麽價格還需要拉盤,那我是不是也可以砸盤?”林嚇洪說。

在《財經》記者幾次與他見麵中發現,他的心態也在發生微妙的改變。他認為第一個創業項目太厚道,融資金額和估值都太低。在這個市值瘋狂,幣價即正義的時代,拚產品之前,還得拚幣價,需要拉盤。

“可能以後想這個曆史時期,會說這真是一個黃金時代,不僅你可以拉盤砸盤,用戶還會逼著你來做,世界上哪裏有這種好事。”林嚇洪有些無奈地說。

貪念會讓人追漲殺跌,但林嚇洪仍堅持不賣幣。吳行健認為相信去中心化是他堅持的原因,但他也有為幣價動搖的時候:“他之前一直覺得Ripple是中心化的項目,不願意投,昨天做了一個夢,夢見Ripple漲到了2.5美元,結果真的漲了,然後他今天在辦公室裏對著所有人喊,幣價正義我看走眼了!那一幕很有喜感。”

炒幣時,林嚇洪一直沒讓父母知道他在做什麽。有一天,他父親告訴他,自己在炒一個藝術幣,林嚇洪就提起他在炒以太幣。父親當時特別藐視他。第二年,這位父親的三千塊錢賠光了,老家人聽說他在炒比特幣,興衝衝去請教,2017年7月大跌時,親戚們說虧了幾百萬,覺得這裏麵就是一個騙局。他知道,那幾個老家人想賺錢,就像那些微信群裏說出不要產品直接拉盤的人一樣,信念心態都不一樣,無法解釋。

市場上存在著三種不同的炒幣者:父親般加入炒幣潮卻誤入傳銷幣陷阱,老家人那樣一知半解的比特幣投機心態,以及林嚇洪這種技術流炒幣者。最後的結局也大相徑庭。

林嚇洪說,他現在知道了當時中本聰是以一種什麽心態創建比特幣的:“現實金融體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產生泡沫,中本聰在比特幣的創世塊裏講了世界金融危機,標題就寫在區塊鏈裏。搞笑的是,現在區塊鏈本身卻是個大泡沫。”

來源:財經

原標題:真實記錄七年炒幣史:財務自由與幣價焦慮


本文來源:http://www.jiemian.com/article/1875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