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研究製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香港業界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進一步推進粵港澳經濟融合,激發“地理位置紅利”,為高增值製造業發展帶來全新機遇。

  發展區域經濟

  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認為,從整個國家發展戰略上來看,很明顯的一點是要發展區域經濟,如長三角經濟帶、珠三角經濟帶、京津冀經濟帶。經濟發展由城市推動,進而逐漸由城市群推動。因為單個城市的優勢有限,所以城市不斷升級、城市之間不斷分工,進而發展為城市群,這符合經濟發展規律。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誌寰指出,城市群一般指在特定地域內,以一個或多個特大城市為核心,由至少三個以上大城市構成的區域,彼此由發達基礎設施網連接,經濟高度一體化。

  她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具有產業集群優勢:珠三角在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技術研發等方麵較為發達。隨著港珠澳大橋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珠江口西岸城市群與港澳地區進一步融合,將提升區域競爭力。

  創造新平台

  業內人士認為,大灣區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麵臨一些技術性挑戰,因此要創新思維、突破壁壘、協作發展、打造新平台。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將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城市群經濟體之一。在發展戰略上,必須“製度創新、雙向開放、共享發展”,創造一個全新的平台。

  溫天納說,目前的挑戰主要來自區域性行政壁壘,涉及大灣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管理等方麵,包括如何銜接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

  陳世淵稱,各方在執行過程中,要突破地方行政限製,建議賦予地方政府更大的權限,令其可以更好地市場化經營地方公共產品。

  普華永道香港稅務合夥人崔慶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年生產總值約1.3萬億美元,未來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科技產業創新中心。這將有助於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區內資金、物流、科技及人才流動。

  製造業升級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珠三角的製造業基地便初具雛形,吸引了大批港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該地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帶來機遇。

  普華永道香港稅務合夥人王曉彥認為,“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工廠、3D打印等,都是工業轉型的重要元素。珠三角地區基建配套完善,又具備研發資源,利好其由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轉向創新驅動型加工產業。

  王曉彥認為,要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規劃的機遇,港商應“專注發展高增值及高科技的製造業”。

  為推進港商更好地參與大灣區建設,業界建議香港特區政府提供各種政策性支持,包括稅務支持,減輕企業負擔。

  崔慶昭建議,特區政府可考慮給予稅務配套,對核心產業及對香港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行業提供稅務優惠,與更多經濟體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多方麵措施減輕企業稅務負擔。 

原文地址:http://www.imastv.com/news/hongkong/2017-3-30/news_content_1500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