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大量企业、企业家、国民被失信,被走投无路,有违人道主义,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呼吁有堵有疏,标本兼治!(初稿)

 

 

 

 

夔剑,历史学者、作家,国际国内时事评论员,默默无闻但战果丰富的实战派经济政策学者,对中央政府多个部委有过政策建议,部分被采纳。15年前随缘协助成都市政府停缓建工程清理工作(烂尾楼、三角债清理),创作了纪实文学《烂尾王》,上书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和发改委主任马凯,促进中央政策面探索创建并向全国推行了政府投融资平台机制,有力促进了当时困扰全国的房地产烂尾楼、三角债、金融危机化解,并为此后1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


大量企业、企业家和国民,因政策偏失被负债,被失信,被走投无路,显然也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方向。——夔剑学习心得

 

 

上周碰到一个投资管理公司的办事员,其公司营业执照被工商局在尽职调查不充分情况下给吊销了,近日又突然遭遇法人被列入“失信者”黑名单,不能坐飞机、火车,严重影响该法人其它企业的经营和生存。

 

内行多知,这只不过是类似情况的一个,很多企业和法人的情况更严重、严峻得多。目前全中国究竟有多少企业、企业家、国民被列入各种各样的失信黑名单?由于对失信本身的界定标准不统一,征信机构管理五花八门,恐怕目前没有一个机构能准确统计到各方面已有的失信人的真实数量。

 

简单搜索了一下,201412月的官方数据是,全国失信黑名单库中有70万人。2018610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周民在福州发布首期《失信黑名单月度报告》公布,“截止到目前,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门已签署37个联合奖惩备忘录,各部门累计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黑名单信息1290多万条。显然这也只是部分数据。请注意,短短3年半,数字猛然上升到超过1000万了。并且还只是部分统计结果!

 

更严重的是,这些年政策面、媒体时不时强调:“让失信人无处藏身”、“寸步难行”、“无路可走”……。并且,相关部门为此采取了若干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乘飞机、火车。

 

首期《失信黑名单月度报告》强调,“截至目前累计失信被执行人限制购买机票1160万人次,限制购买软卧、动车组列车票441万人次,250万的失信被执行人经过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 6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还公开了首批被限制乘坐火车的31个失信人名单。各地政府的不同职能机构,进一步扩大失信制裁的举措,和被制裁个人、企业的数量,就不得而知了。

 

很多媒体报道了相关新闻,信用评定机构也积极宣传,但企业界、金融界对此响应有限。与此同时,左中右各派公知质疑和反对意见也很少。不知这是由于企业界、学术界和国民大多处于麻木状态,还是一部分由于被道德定罪难以启齿维权,或者一部分人虽同病相怜,却怕惹祸上身而缄默无语?

 

笔者随缘注意到,“让失信人寸步难行”的实际政策、政策方向和执政理念的有现实悖论和危险隐患,对相关麻木、缄默状态,深感忧虑。

 

一、“信用”本身是一种综合性道德评价,片面利用来作为“支付信用”的代名词,涉嫌滥用道德标签“杀人、诛心、封口”的法外滥权。

 

内行皆知,“信用”实际上是内涵丰富、复杂的道德概念,是一个对应“诚实守信情况”的综合性名词、常用术语。但当今中国社会所谓的“信用”,实际是个很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钱款偿付信用,特别是向银行、金融机构借款、民间借款的偿还情况、法院判决的支付情况。其次则是按期支付各种费用的情况,特别是各种生活费用。

 

信用,存在着多层面、多角度的内涵。伦理角度,是指 信守诺言的一种道德品质。经济角度,是指借、贷关系。法律角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凡契约规定的双方权利和义务不是当时交割的,存在时滞,就存在信用;第二层含义是指双方当事人按照契约规定享有的权利和肩负的义务。货币角度,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

 

显然,现在一般强调的信用、信用评价,是经济、货币角度的狭义信用概念。实质上就是是否按时付钱,以及有没有钱。在一定程度上异化成为信用就是有钱,有钱就有信用。没有钱,就没有信用。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狭义信用。

 

这种资本主义制度特色的“政审”,比中国改开前的社会主义模式下的“政审”,对一个企业、法人、公民的权益限制更多。也更拔高了金钱万能,和丧失金钱万万不能的资本主义特点,深刻加剧社会道德标准的异化、金钱化。

 

现在一般所谓失信,主要是指没有按约定或规定的时间偿付款项,至于失信原因,则采取“只问结果、不管原因”的粗放行政、粗放法治做法。

 

这实际上是将道德含义广泛的“信用”概念,一个重要的道德裁定、道德标签,片面化、简单化利用来作为支付信用、支付守约记录情况的代名词。用道德评价性质的、标签性质的“不讲信用、违背信用、失去信用”,来作为各种原因所致经济支付违约的代名词。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滥用道德标签定罪、限制被失信人自由出行的宪法权益、限制人身自由的违法性执法的边缘手段,并且让被害人自感愧疚、羞辱,有苦难言。有些著名企业家跳楼轻生,就与难以承受此类信誉、荣誉剧变的道德压力有关。这些企业家,即便有自身责任,甚至历史原罪,但未必达到罪该万死的地步。信用评价泛滥成灾,有滥施道德标签杀人、诛心、封口的法外刑法的嫌疑。

 

二、企业、个人支付失信的三大类情况

 

个人粗略研判,企业、个人支付失信,主要有三类情况,并且这三种情况都大量存在:

 

一是负债太多,远远超过支付能力,无力支付。砸锅卖铁、破产清算、跑路、跳楼自杀……,都无法偿还。

二是有一定支付能力,但因其它方面的更紧要需求——往往是确保基本生活需要,企业基本运转需要,而无力优先支付某些款项。或者是陷入当年朱镕基大举清理三角债时期的复杂债权债务关系情形,很难单方面处置。

三是有支付能力故意不支付。这种情况,主要有由于支付人狡黠,知道当今中国拖款社会风气严重、法治紊乱、催欠成本高、效率低,社会欠款情况严重,而恶意拖欠支付。这种情况,在房地产界比较普遍,特别是开发商拖欠中小企业的款项,有不少企业被大开发商活活拖死了。

 

国家相关政策面,目前对这三种情况缺乏明确、有效的分辨机制和区别解决能力,对三种情况常常不加区别,统统纳入“失信人”范畴,进行简单化处理。

 

但并非所有属于“失信人”范畴的个人或单位都会被纳入“失信黑名单”。这是由于我国目前的信用记录和评价机制远远不够健全,存在很多问题。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部分被各种征信记录机构纳入失信记录,部分没纳入记录。

 

只有那些不幸被已经有信用记录、信用评价机制、并且若干官方部门认可、联网的机构记录在案,并被其评定为“失信”状态的,才会成为“失信者”。而这些人,有一部分很可能反而是以前信用较好或者比较重视信用的,否则他们不会先进入已纳入信用监管体系的、相对规范的交易中去。本文后面将进一步强调的著名企业、优秀企业家被失信问题,很多属于这种情况。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三、近几年失信情况急剧增多的两大原因

 

近年来被标签为“失信人”,进入“黑名单”的个人和机构数量越来越多。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一是近年来的金融紧缩倒逼改革开放的政策,导致大量企业资金紧张、断链,并促使宏观经济滞涨,加上员工工资、社保开支成本节节节攀升,房租、环保成本急剧增加,不少企业三角债迅速增多,生存经营困难。这些企业的法人、董事会成员、主要股东乃至一般干部职工的个人收入也相应下滑。有些个人、家庭先后收不抵支,靠消耗以前的积蓄来偿还债务和维持存,甚至被迫出售资产,甚至唯一的车辆或房产,逐渐坐吃山空,陷入严重债务危机。

 

二是信用记录机构越来越多,信用记录总量上去了,失信记录数量也相应增加。另外,各信用机构为了抓权,提高其信用平台的权威性、用户忠诚度、“听话”和“买账”程度、社会影响力、单位事权和经济收入,有意挑选一些单位、个人杀鸡骇猴,杀一儆百。

 

四、近几年,大量著名企业、优秀企业家突然陷入债务危机,被失信,被破产

 

近几年,不少著名企业、优秀企业家突然陷入债务危机,陷入严重失信、破产困境,甚至因此发生了若干跳楼悲剧。其中很多企业还是朝阳产业、产业结构良好,企业经营状况长期较好的。

 

重要案例包括但远远不限于:1)著名的河南新飞冰箱破产倒闭。2温州“眼镜大王”信泰集团胡福林,相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鼓励清洁能源政策,转产光伏产业,因政策变化,陷入债务危机,跳楼自杀。3)同样是清洁能源、朝阳产业的风电能新兴企业浙江诸暨的盾安集团,2017年还是在持续盈利,也因近两年金融紧缩政策融资困难,被迫不断借还高利贷,市场不景气等原因,2018年突然陷入巨额债务危机,著名企业家、董事长周建灿跳楼身亡。4)更加朝阳产业的著名电动汽车产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坚瑞沃能,因宏观金融政策和行业扶持政策的猛烈变化,突然陷入债务危机,10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资金周转失灵,迅速盈转亏,股价暴跌,董事长、总经理惨遭股民咒骂……。

 

五、导致大量债务、被失信的最重要原因,是国家金融信贷政策大起大落,以及若干行业政策偏失

 

相信绝大多数律师和司法界人士,都近两年都接触、听闻过大量企业、私人债务纠纷案件。

 

内行皆知,导致近几年大量企业突然陷入债务危机的最重要原因,是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大起大落,及若干产业政策偏失。

 

2008年中央政府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同时扭转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猛烈冲击中国经济的严峻形势,当机立断实施了猛烈促进内需的4万亿积极财政政策,并通过政策引导、考核指标督促金融机构鼓励企业加大信贷,扩大生产。大量企业——特别是著名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在中央政策和金融机构的引导、催促下,大量借贷,猛烈扩张。此举有力促进灾后重建,有效缓解了国内经济危机情势,并为缓解全球经济危机做出重要贡献,具有巨大的国内国际战略效用。但也留下了企业负债扩张、产能过剩等问题,及相关一系列微观、中观和宏观经济隐患。

 

2015年底,中央财金政策面为前瞻性预防房地产库存太大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断链,房地产泡沫大破灭,引发金融危机和系统性风险,部署实施了“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风险、补短板)。这套政策,直接动机和目的是很明确的,并且大体合理、有利。但由于2016年上半年各地去房地产库存政策太刚猛,加上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合力炒作,猛然导致全国性的房价暴涨,舆论沸腾。中央政策迅速调整为以“去杠杆”、降金融机构风险为主的严重紧缩性的金融政策。银行迅速回收贷款,甚至有些银行采取了欺骗借款人的手段。银行忽悠客户先还款甚至提前还款,然后低息多贷。实际上却是欺骗还款,然后以政策变化为由,不再放贷。这使得大量企业——特别是先前优先放贷的优秀企业——不得不借高利贷还款,然后由于得不到银行口头许诺的贷款,突然陷入不得不偿还高利贷的困境。这导致大量企业突然陷入债务危机,并迅速转入恶性循环,进而纷纷沦为被“失信企业”、“失信人”黑名单、负面清单。

 

至于若干产业政策偏失,专业性比较强,限于篇幅,日后随缘另文论述。

 

六、“寸步难行”政策有严重偏失,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很不公平,并违背人道主义,严重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主要由于国家政策剧变、金融信贷政策大起大落导致的大量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债务危机、被失信、被破产危机,政策面非但没有给予合理的政策性损失补偿,反而落井下石,通过各种信用管理体系,将这些政策受害人定性并且公开标签为“老赖”、“失信人”,甚至进一步公然强调“让失信人无处藏身、寸步难行、无路可走”,并实际采取了若干举措。

 

让大量被失信企业、个人,特别是著名企业、优秀企业家走投无路的政策举措、政策方向、政策理念,对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群体是很不公平的。并且,对大量企业、企业家、国民,集体不给出路,封堵活路,显然违反人道主义精神,更非社会主义,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的大方向。

 

这个政策举措不但不能维护和增强社会信用,反而会恶化宏观经济环境,加剧债务危机和信用危机。因为,大量企业由于被失信,而被冻结账户、吊销执照、限制商务出行,会进一步陷入经营困难。这首先直接影响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使其不但不能转入良性循环,反而加速恶性循环。另外,还由于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开销相应减少,债务偿还能力进一步丧失,衍生影响很多相关企业、相关行业。其中包括但远远不限于与这些人士、企业商务出行直接相关的:航空、铁路、公路、出租车、旅馆、餐饮、会务、商业地产、广告传媒……等等行业。

 

以睿智著称的何新先生最近特别呼吁,房地产开发商、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房地产泡沫、金融危机风险总体上并没有降低,只是通过房价上涨、银行大举抽贷等,猛烈转嫁给了其它实体经济企业、企业家和民众。我很赞同他这个见解和预警。并且,我进一步研判发现,大量企业、企业家的信用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府债务危机、房地产泡沫危机的一种转嫁,或者说是蔓延、扩散。

 

并且,大量企业停止生产,还是比影响政府财税收入,加剧政府负债。还会影响产品后续生产供应,进一步埋下社会商品的未来供求关系失衡,进而形成通货膨胀和相应经济社会危机隐患!这些方面隐患一旦大爆发,显然具有颠覆性危险。

 

 

综上所述,笔者呼吁中央政策面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企业家、国民陷入债务危机、被失信的问题,及时稳妥纠正“让失信人寸步难行”政策举措、政策方向、政策理念的偏失,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规范完善商业信用记录、评价、使用制度,对失信人区别情况有堵有疏,对政策性债务、失信酌情进行合理补偿,标本兼治相关一系列已暴露问题,前瞻性防治更严重的危机隐患。

 

2018611日星期一

于重庆


本文來源: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28767483&ver=933&signature=2yXuhbaxip0ERNBh2-EdZ8u0LjQHhzegNW18IibQ2N035Z3mNtIAT-dPsEwrcLen*BcPLIXlvJYiUE8mpjwifsN6zuMGQgrolSjEcbCjy0E-UFUJWRu8YWS3TB76JxvJ&new=1